爸爸媽媽~一想到您孩子的行為表現,您想到了什麼?乖巧聽話的模樣?調皮搗蛋的模樣?孩子任何的表現想必您都一定有所感觸。
但~他剛開始還不會說話的模樣呢?應該還記得吧?
孩子不會說話僅會用表情的哭或笑表達情緒,也許讓人困惑但卻是最真實的情感表達,而當孩子受了"規範"之後的壓抑,孩子突然的有話不說、有苦難言的模樣讓我們及很多爸媽的感受越來越強烈了。
5月13日(五)晚上來讓孩子放肆一下他們的情緒~運用藝術治療的方式讓爸媽更瞭解孩子心裡面在困惑著什麼或想些什麼!
歡迎您的加入,僅限額15名~欲報名體驗活動者,敬請來電洽詢或回傳資料吧!
洽詢電話:(02)2393-3138

藝術治療體驗營DM.jpg  


小小菁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我有一個讀大班的兒子,我很喜歡帶著他和朋友一起舉行家庭聚會;可是,在這類場合中,他常會看到一些不符合我們家道德標準的事,例如:闖紅燈、看到別人店裏的小東西就想順手帶走等等。每當孩子遇到這些事,總是滿臉疑惑,我該如何教導他,才不會讓他覺得「為什麼別人都可以,而我們卻不能做」呢?

 

A:每個孩子在自己家裏通常都先學會了一套「遊戲規則」,無論這套規則好不好、對不對,孩子都先照單全收,直到他面對家庭以外的人與事,發現矛盾與衝突時,才可能開始質疑原有的標準,或者是更相信自己所做的才是好的、對的。

小小菁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我的孩子快六歲,從小就喜歡收集一堆無用的東西,像小紙片、廣告、石頭,最近又開始收一大堆橡皮擦,我告訴他橡皮擦是用來擦錯字的,一個兩個就夠了,他偏不聽,有時拿玩具和別人交換,有時拿撲滿的錢去買,真不知道要怎麼教才行。

 

A:大人會對於孩子的「收集」行為感到困擾,或許因為大人覺得孩子收集的物品是一大堆「無用」的東西,所以從來不曾注意到「收集」帶給他多大的樂趣、成就及幫 助。我們很想了解,您從小到大可曾有過真心喜歡的東西?可曾希望擁有什麼?如果今天孩子收集的對象是郵票這一類「有用」的東西,他設法與別人交換,或拿撲 滿的錢去買,您是否還那麼不安,或是早就歡天喜地的協助他收集呢?


  根據美國的研究指出,孩子從小就喜歡有一大堆看起來「類似」的東西圍繞著自己,他們大約從一歲半開始有集物的傾向,不過到了六至八歲時會顯得興趣特別濃厚。究竟孩子在一般的「收集」行為上會呈現那些特色,為人父母可以如何幫助他們呢?以下幾個建議您不妨試試:

小小菁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我只有一個兒子,今年四足歲。從小他就是家人關注的焦點,大家對他是又愛又寵的。可是我發現,他每次碰到挫折就會用發脾氣來逃避。近來很多人強調挫折忍受力的重要,我很擔心,會不會因為我們愛兒子,反而讓他將來喪失了競爭能力?我該怎麼幫他呢?

 

A:您提起「挫折忍受力」的重要,相信許多父母也都關切這個話題,且在內心深處有著同樣的焦慮。在我們的處世經驗中,的確處處可看到:能堅持到最後,往往才是最 終的勝利者,「越挫越勇」一直是我們所標榜的精神。但是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基於愛孩子,我們往往努力安排孩子在優渥的環境中生長,捨不得讓他們遭受挫 折。結果,孩子遭受到的挫折,少之又少。然而,當他們在成長中出現「挫折忍受力低」的現象,父母又擔心不已。事實上,研究發現,父母的教養觀及孩子本身的 特質,都會影響孩子面對挫折的態度。一般而言,獨生子女、外貌佳或是受到過分保護的孩子,往往從小在呵護及讚美聲中成長,長大後常是缺乏挫折忍受力的「高危險群」。


  在面對孩子「輸不起」的行為困擾時,父母首先要修正的是教養心態;也就是,不必因為孩子年紀小或是疼愛孩子,就刻意為孩子排除可能遭受到的挫折。因為在成長過程中,挫折的經驗是無可避免的,而孩子在挫敗的經驗中,不但可學到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能在克服挫折後體會到成功的滋味,進而建立 起自信來。而這些能力、信心,將是孩子未來克服種種難題的重要基礎。

小小菁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全人精神的核心價值之實踐」之一:「由肯定別人來肯定自己」談起

進入了「全人」的領域,聽到了「由肯定別人來肯定自己」這樣的論調,心中著實有些震撼。在幾個月以來的「全人生活」中,心中對這樣的價值觀更是持肯定的態度,但是不可諱言地,「知易行難」,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的一些言行在無法正確傳達內心想法或表述有誤時,常會讓「白玉蒙塵」,讓人誤以為是「說一套、做一套」。

想要說的是,「由肯定別人來肯定自己」絕對是大家都可認同並願意接受、更願去實踐的。但可怕的是,當有人把「忚」(同「他」或「它」的意思,用在些「形而上」的理念的第三人稱時使用)拿來當成檢驗的工具時,本身就已陷入「否定」的境域中而不自知,故此就會予人「說一套、做一套」的觀感。

「我不同意你的……」、「你錯了,你……」、「我覺得你……」、「他是不錯,但……」在我們的日常言談中,這些「……」通常都是給人「負面的」、「否定的」印像跟觀感的開頭。

那麼會有人問了,他的作法或想法「明明白白就是錯了」不告訴他怎能幫助他改進呢?甚至會說,「我不是在否定他,是在幫助他!

小小菁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