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是與生俱來 
學校裡的課程是多樣的,可遺憾的是這些課程對孩子仍缺乏吸引力,科學似乎如同外語課一樣只是在日復一日地介紹一些新詞彙,我們的教材也如辭典一樣枯燥乏味。

其實,孩子從出生起就具有科學家的品質,他們出生天性迫切希望了解和探索自己身邊的這個世界。因此,要培養他們對科學知識的興趣並不很難,你無須大量的專業術語,月用不著昂貴的儀器裝備,你只需正確引導他們的好奇心即可做到。

 

傾聽他們的問題 
我曾經在課堂上與一群學生討論科學這個職業.孩子們問我一些事先設計好的問題,諸如學.工資,我是不是喜歡我的工作等.當我回答完後,我說 ﹕關於科學你們有自己的問題嗎?”

在片刻的冷場後,一個男孩舉起了手 :” 你曾見過一隻蚱蜢吃東西嗎當我也試著像它那樣吃葉子時,我卻肚子痛,為什麼?”

一旦閘門打開,孩子們的問題便如連珠炮般出現了

“ 眼淚是怎麼產生的 “ 
“ 我的身體是否是一個血袋子 ? 不管我什麼地方割破了,我總看到血。”

對孩子的這些童稚味很濃的問題你也可能不知該如何作答,這沒關係,你可以說 :” 我也不知道,但也許我們可以找到它.然後可以和孩子儀器探索那些問題。

成年人總是急於快速知道答案,研究顯示,在回答一個問題時,成人往往在幾秒鐘之間就做出反應,而這個時間對孩子來說是不足以思考的.因此,在提問題後,應多留點時間讓孩子開動腦筋思考.這樣,他的回答就會更有邏輯,更完整也更具創造性。

我曾與一群孩子一起討論過有關氣壓,我將兩個空心橡皮擦壓在一起,當裡面的空氣排出後,它們便緊緊地吸在了一起.兩個孩子費了很大勁才將他分開,於是我問﹕“你們為什麼必須用力才能將它們分開呢﹖

一個男孩很快就說那是因為橡皮的粘附作用﹐他還要演示他的錯誤解釋﹐對此我沒說什麼。
另一個學生想後﹐發表異議﹕“不﹐它們之所以很難分開﹐是因為裡面的空氣被擠了出來﹐裡面的壓力比外面的壓力要小。孩子們一起討論開了﹐不一會兒﹐他們便接受了後者的正確解釋。

不要告訴孩子怎樣思考﹐而應該給時間讓他去思考﹐假如一個孩子回答錯誤﹐要有耐心﹐在需要的時候﹐你可再問一些提示性的問題。與孩子一起動手,生活中的很多日常活動和游戲都能讓孩子們學到不少知識﹐比如放風箏就可讓他們明白不少力學和工程學的道理﹐發現風力和風向會隨著高度的不同變化而必變。

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其受益不僅限於他們學習科學知識,他們還將明白,學習並不是一件單調乏味的苦差事,也不是僅僅在學校裡做的事,學習是我們每日每時都可以從事的活動,是延續一生的樂趣。
(
文章摘錄自國小生輔老師:池婷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小菁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