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楊琳

出處:媽媽寶寶雜誌

備註:照片提供/台北市私立心聲蒙特梭利托兒所


知名作家鄭石岩教授表示,我們想要下一代有良好的生活適應能力,就必須提早訓練,而最好的訓練方式,就是指導孩子做家事。我一直到高中時才知道,原來男生也 會烹調、會洗碗、且有本事將所有的食材與器材收納的乾淨整齊。因為,自幼在我的原生家庭裡男生是不用做家事的,所以我也一直認為「家事就是女人的事」。

後來與男同學閒聊發現到,他們自小在家裡就是要協助家務,且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因此,煮飯、燒菜、縫衣服無一會難倒他們。當下的際遇不僅讓我「大開眼界」,也扭轉我多年來因環境形塑的錯誤觀念,更讓我意識到參與家事的效益,及對一個人在身心發展的影響性。 

 

瞭解參與家事的重要性
美國內閣第一位亞裔婦女(第24任勞工部長),即第一位華裔內閣一級閣員趙小蘭。其父親趙錫成博士規定,只要家中有客人,女兒一定要出來招呼,且當以恭敬的態度為客人奉茶。在趙家宴客時,六個女兒不僅出席上桌,且守在客人身後,為大家上菜、斟酒!趙小蘭的母親朱木蘭女士表示:「教女兒們做Waitress, 何嘗不是一種訓練?」而趙家雖然有管家,但孩子仍然要自己洗衣服、打掃房間,分擔家裡的瑣事。因為管家是請來幫助父母的,不是幫助孩子。年輕人若過早讓人 伺候,會難以學習獨立。
我想起有一回在兒童美術班,一位6歲的小女孩在下課時和我分享她的作品,畫作裡有4位女生,分別是媽媽、她、妹妹和麗莎。 我明知故問地問她麗莎是誰,女孩順口直言:「外傭!我家的外傭!」須臾,女孩的媽媽來接她下課,女孩有氣無力地對媽媽說:「我快要餓死了!回家要麗莎煮麵 給我吃!」女孩的口吻率真自然,簡直就是小主人的姿態,看得我不寒而慄。我搭腔說:「妳喜歡吃麗莎煮的麵啊!」沒想到女孩回應:「還好啦!我要她煮,她就 要煮!」這下子我真是啞口無言了,因為女孩的媽媽也在現場,聽聞女兒的回話並未作任何反應,我這局外人真難表述什麼良心建言。

朱木蘭女士說:「家園!家園!這個園地是一家人的,每個人都有責任!」教導孩子參與家事不僅是家教的基本內涵,亦可培養與激發孩子的潛能。昔日在重男輕女的 傳統社會觀與兩性刻板印象的影響下,家事多半落在女性的肩上。如今雙薪家庭漸增、少子化,多數家庭會聘請外傭協助家務,造就孩子非但沒有參與家事的機會, 且在外傭殷勤的伺服下,形成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到了大班還要外傭幫忙穿脫鞋(衣),到了中年級還不知道鳳梨、哈蜜瓜的樣子(都是吃已削皮切塊的),乍聽之下真令人感到難以置信的誇張。

 

但仔細深思,是誰剝奪了孩子學習的契機?是誰扼殺了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師長們實際 上具有舉足輕重的職責歸屬。在培養孩子參與家事方面,師長當有何觀點需釐清及注意的要點呢?

1 對家事的責任歸屬持正確的觀念。

2 灌輸健全的兩性教育。

3 家長以身作則。

4 依孩子的年齡與能力分配家事。

5 肯定孩子並給予參與家事的機會。

6 以鼓勵讚美作為回饋。 

7 在孩子做家事中發掘其優勢。

8 允許孩子犯錯並給予嘗試探索的機會。 

 

學習操作家事的基本知能
女兒剛戒尿布時,偶而還是會「來不及」地撒尿於地,一次在我正轉身要去拿抹布時,她小跑動踩進尿中滑倒跌地。我一手扶起驚慌錯愕的女兒安撫她,一手拿著抹布趁機教導女兒行走的安全與抹地的技巧。爾後,只要女兒不慎將液體潑撒於地,皆會主動地去拿抹布雙對折後把溼地擦乾,再把髒抹布放到浴室去。當時女兒不到2歲,但做起抹地一事卻十分地沉穩熟稔。

多數的家長以為孩子年紀小,如何教導或學習做家事?其實,家事的內容範疇廣泛,只要顧及孩子的年齡與能力,將家事的標準降低,孩子一樣可以把家事做的穩妥合宜。且年紀小的孩子秩序感越明顯,正是培養生活能力的好時機。

在參與家事時,除可學習基本家務技能外,亦可驗證到許多學習方面的資訊。我想起洪蘭教授曾經分享她在教導兒子協助家務的經驗,因洪教授的兒子對晾衣服一事感 到無聊,常常晾幾件後就回房打電腦,之後再繼續晾。所以,待洪教授下班回家,竿上衣服的乾濕程度則不一。洪教授於是告訴兒子,晚上許多昆蟲出來覓食,會在 衣服上下蛋,太陽的紫外線正好可以消毒,因此洗好的衣服有曬太陽的必要。洪教授的兒子曾見過加洲大學一位昆蟲系的教授去亞馬遜河採集標本時,被一種小蟲叮 了一口,把蟲卵下到他的皮膚裡,後來這位教授的手臂紅腫不消,當醫生以手術刀劃開紅腫處時,裡面跑出許多蛆。洪教授的兒子驚覺憶起紫外線殺菌的影響性,此後就盡早將衣服晾曬完畢,不再拖延分次。

二歲多的孩子即十分有意願與熱誠想協助家事,若家長能掌握此關鍵時期給予孩子安全的器具與環境,孩子必能在灑掃進退中學習應有的處事態度與應對精神。若能將 家事策劃得像遊戲般,且親子協同分工,孩子則更能樂在「做中學」及感受到團體的歸屬、親情的凝聚與融洽。誠如《寫給孩子的工作日記》作者蔡穎卿女士說: 「做一個母親、一個家事導師,最需要的是趣味的希望,而不是耐心。」家事,代表一種自我照顧的生活能力,就讓孩子在參與家事的經驗與過程中,肯定自我、享受學習與成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小菁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