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如此,這卻是孩子心靈成長的必要過程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出版【走進小孩的內心世界】一書,作者:河合隼雄

心靈發展是段相當辛苦的過程,跟味噌或是酒的發酵過程很像。孩子有時看來心不在焉,然而這種發呆的片刻對孩子確有必要,父母不該剝奪孩子發呆的樂趣。就好像釀酒的過程中,要用麴讓它慢慢發酵才行;如果只是隨便加點酒精,就認為已經釀好了,這種酒喝起來一定淡而無味。兩者是同樣的道理。

其實大人不妨想想,是否真的有人從早到晚拚命工作、從不休 息,想必應該沒有才對。如果有人對你說:「把你在公司休息時間的一切行動都向我報告。」或者問你:「你休息時都在想些什麼?」你一定會覺得對方很無聊。大人自己還不是常常發呆。其實,每個人都需要有些發呆的時間。大人如果對孩子大吼:「別在那裡發呆!」很可能是因為忘記自己也有過這樣的經驗。或許這就是所謂的人性。

正因為發呆就是心不在焉、無所事事,所以顯得格外重要。就算是機器,如果整天不停的運轉,遲早也會故障,不是螺絲鬆脫就是機器過熱,最後還是得停機休息。歐洲人常利用休假,到外地找個寧靜的地方發呆,平常也會去聽音樂會或看戲劇表演,頻率似乎比日本人高出許多。他們從事這些活動 的目的,無非是希望可以放鬆心情,享受與工作或做家事時完全不同的氣氛。事實上,在歐洲人的生活習慣當中,發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日本人過去的生活態度比較放鬆,無論大人、小孩,都可以隨意玩耍或是散心。如今要是一有空閒,肯定全拿來工作。錢是賺到了,卻變得只會要求孩子:「別發呆,還不趕快去念書!」

無論度假或聽音樂會,從廣義的角度看,都等於是忘情於娛樂之中。如此一來,大人就不會太過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當今的家長似乎把全副心思都花在掌控孩子上, 讓孩子無法盡情的嬉戲、發呆,甚至做些毫無意義的蠢事。其實,大人是否擁有足夠的自我空間,跟孩子的心靈成長極有關係。

大部分的孩子都是一面成長,一面在心中培養類似「父母視線」的行為尺度,也就是一般人常說的倫理或道德。我相信,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曾經歷這種內心掙扎。父母的監控如果過於嚴格,可能會適得其反,壓抑了孩子的發展。相反的,如果對孩子放任不管,同樣不是辦法。

孩 子大多是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體驗成長的過程。大家不妨回想自身的經驗。要是你在孩提時代曾把自己的所作所為一五一十的向父母報告,肯定會令父母大吃一 驚,甚至不惜祭出禁足令。孩子往往都會瞞著父母,不斷累積各種驚險刺激的體驗。大家都是這樣一路走過來的。父母是否夠信任孩子、放心讓他在自己管不到的地 方自由發展,對孩子的成長其實大有影響。

如果父母對孩子放得下心,就會認為:「反正小孩子都是這個樣子,用不著太擔心。」只不過,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可能會闖出幾個大禍,讓父母膽戰心驚。唯有真正遇到這種情況時,父母才需要驚慌,否則大可放心。

有些孩子從沒做過讓父母擔心的事,然而,這種孩子內心累積的情緒能量一旦爆發,就相當驚人。出現驚人之舉的孩子,往往讓周遭的人極為震驚,不相信「這麼乖巧的孩子竟然會做出這種事情」。這種孩子長期以來一直受到壓抑,連本帶利所產生的結果,當然十分驚人。

面對千奇百怪的教養問題,身為父母的你,是否曾有不知所措的片刻?

曾與村上春樹、吉本芭娜娜對談的河合隼雄大師,為現代父母指出走進小孩內心世界的48條祕徑~

「對教養感到厭煩」、「只會斥責小孩」、「孩子在學校被人欺負」、「孩子不肯上學」、「孩子無法如父母所願」諸如此類的問題,從孩子出生到青春期,種種關於教養的煩惱與不安,由臨床心 理學的第一把交椅──河合隼雄大師,一一耐心解答。讀了本書,你再也不必為教養的瑣事苦惱,心頭的疑惑也能寬心釋懷。

河合隼雄
1928 年生於日本兵庫縣。臨床心理學者、心理治療師、都大學教育學博士。1965年取得日本第一位榮格學派精神分析師資格,專攻臨床心理學。針對日本古典文學、 教育、社會問題等廣泛的領域提出建言,卓著的洞見在日本深具影響力。著作繁多,包含《日本人的傳說與心靈》、《走進小孩的內心世界》、《河合隼雄著作 集》(全14集),並與吉本芭娜娜合著《原來如此的對話》,以及與松居直等人合著《繪本之力》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小菁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