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我有一個讀大班的兒子,我很喜歡帶著他和朋友一起舉行家庭聚會;可是,在這類場合中,他常會看到一些不符合我們家道德標準的事,例如:闖紅燈、看到別人店裏的小東西就想順手帶走等等。每當孩子遇到這些事,總是滿臉疑惑,我該如何教導他,才不會讓他覺得「為什麼別人都可以,而我們卻不能做」呢?

 

A:每個孩子在自己家裏通常都先學會了一套「遊戲規則」,無論這套規則好不好、對不對,孩子都先照單全收,直到他面對家庭以外的人與事,發現矛盾與衝突時,才可能開始質疑原有的標準,或者是更相信自己所做的才是好的、對的。


  許多父母和您一樣會遇到孩子有「朋友都可以」,甚至「為什麼爸爸媽媽就可以」的疑惑。舉例來說:平常,我們可能教導孩子不應隨便動別 人的東西,到了百貨公司也會提醒孩子不要亂摸商品,然而自己挑選時卻會仔細翻看,像這種情景若不進一步引導孩子區辨,孩子恐怕不易明白「亂摸」與「挑選」 之間的差別。事實上,孩子就是需要這樣經由生活經驗中一次又一次的嘗試、判斷後,才學會什麼是最恰當的行為。

  雖然就道德發展而言,五歲半的孩子還未成熟,但這卻不表示孩子無法接受是非善惡。事實上,這個年紀的孩子,往往對所學所知十分固執,例如:他 會覺得某個人很壞,令人討厭,只因為那個人沒走斑馬線。如果我們掌握孩子對是非善惡的這份執著,藉著故事與生活實例,告訴孩子一些簡單、清楚的處事觀念, 孩子很容易就潛移默化。萬一碰到前面類似的問題,孩子對朋友的行徑產生疑惑時,我們也可以藉著自己的身體力行來支持孩子,例如:愉快地等候綠燈亮了才通 行,不覺得慢了一步就吃虧,並誇獎孩子守規則,甚至建議朋友一起遵守等等,這些都足以讓孩子更明確瞭解:我們所要傳遞的道德標準究竟是什麼。

  孩子有疑惑,換個角度來看,是值得高興的事,因為孩子並不只是單純的接受訊息,他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感受;同時,也讓父母有機會,把原本解釋得不夠清楚的地方再次說明,說不定還能發現自己道德標準上的缺失而加以改善,父母可別錯過了這樣的好時機哦!

 

 

文章分享來自:信誼基金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小菁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