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市立聯合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王怡仁

◎家有寶貝/生活Story

「小敏、小威,不要再看電視了,快點把玩具收一收。」媽媽從房裡探頭出來對姐弟倆說,接著又進房忙自己的事了。但兩姐弟仍盯著電視看,根本沒在聽媽 媽說的話。過了十分鐘,媽媽又走出來,看到玩具仍散落一地,有點生氣的說:「小敏、小威,我告訴過你們幾次了,把電視關掉,先收玩具。」小敏,小威看到媽 媽快生氣的樣子,就說:「好啦,好啦。」但他們看見媽媽又走進去房間,於是又繼續看電視。

又過了十分鐘,媽媽看見他們一動也不動,有點快要發飆的說:「小敏、小威,為什麼我說的話你們都沒在聽,真是氣死我了。」於是自己便蹲在地上開始收 起玩具,又一邊碎碎念:「唉!為什麼每次我說的話,你們兩個小鬼都沒在聽呢?平常就夠忙了,現在還跟我唱反調,快點收。」但是,媽媽還沒等到兩個小鬼動 手,自己也就在憤怒下收好玩具了。

看在兩兄弟眼裡,似乎計謀已經得逞,因為他們知道媽媽每次最後都會受不了而開始動手收拾。於是,兩姐弟繼續看著電視,一點也無視於媽媽的怒吼。這時,媽媽收好玩具站起來,氣憤的對著兩兄弟說:「下次再這樣,小心我揍你們,你們也別想再看電視了。」於是,就走進了房間。

 兩兄弟相對而視,微笑拉著長音說:「我-們-知-道-了。」

◎家庭教養堂/當孩子的心理醫生

身為父母所說的話,為何對孩子一點效果也沒有呢?父母普遍認為威脅、恐嚇孩子,他們便會就範,其實這並不一定。因孩子對父母的言行舉止觀察入微,對 於父母的底限更是瞭若指掌,因此父母「恐嚇式」的言語行為只能帶來最初的效果,當孩子知道你並不會確實履行時,他也會將你的話當作馬耳東風了。

故事中,小敏小威即是如此。原因無他,因為孩子的媽只會碎碎念,但不會真的把電視關掉;會威脅責罵,但不會要求他們自己收玩具,也不會給予任何的處罰。甚至,他們還能大獲全勝──不用收玩具之外,還可繼續看電視,只要耳朵稍微忍耐一下「習以為常的噪音」就好了。

聽來或許可悲,但許多父母確實一直使用著自以為有效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但事實上孩子可能並沒有發自內心去服從父母的威權。威權,代表有權力、權柄的意思,意謂著父母有管教與帶領孩子的權柄。但假使父母期望孩子打從內心服從,就必須先釐清兩件事:

一、孩子要服從什麼?標準來自於哪裡?


二、父母要如何建立威權,孩子才會甘願服從你所建立的標準?

許多父母覺得孩子很難管教,卻不知道許多時候是因為孩子無所適從。一個沒有方向,再加上本身有惡習的孩子,若父母沒有加以管束與訓練,孩子就會隨性的過著生活,而不知標準在哪裡,當然也不會察覺自己的不良習慣是會影響往後的態度。

一個家庭中,需要有一致的標準,這標準中有愛,也有原則。在愛中,包括父母的耐心、溫柔與用心,以及給予孩子機會、原諒與恩典。而原則就像是生活中 的真理及家規,真理意即不會變的道理,例如禮貌、尊重、謙虛、負責任、聽話、順從、誠實;而家規則是針對家庭中出於愛而保護彼此的一些規定,像是門禁等。 真理放之四海皆準,並不會改變;但家規卻可能因孩子年齡或需求不同而有所調整,例如孩子國中時門禁是七點,但當孩子進入高中時將依其屬性進行調整,以給予 孩子適度的空間。

此外,父母平時應給予孩子充足的愛,他們才會有安全感,當在孩子尚未犯錯之前給予明確的原則,孩子才會有正確的依循方向,此兩者可謂是缺一不可。倘 若父母平時沒有表明立場與原則,卻要求孩子必須「聽父母的話」,這是很難讓孩子信服的,而孩子履勸不聽的情況致使父母失去耐心,最後便會直覺地用情緒來 「管教」孩子,或許這種「威脅」能讓部分孩子悶著頭默默聽話,但內心卻可能產生出恐懼或覺得自己很糟的想法。也或者有些孩子知道父母沒有原則,就會無視於 他們的威脅,即便最後被處罰了,但父母若沒有及時給予正確觀念,孩子依舊會重蹈覆轍;甚至,也有個性較為火爆的孩子會與父母產生衝突,以致於親子關係出現 傷害和裂痕。

因此,家庭標準的一致性是樹立威權的開始,而父母另要搭配兩項原則,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


▲1.父母應為孩子做好榜樣。

其實,父母自己是否是個好榜樣,可從平日的行為進行檢視,例如要孩子講話有禮貌,但自己開車時卻耐不住性子破口大罵;要求孩子懂得分享,卻對鄰居、 朋友相當吝嗇;教導孩子要尊重師長,自己回到家卻一直罵老闆……。其實孩子生性敏感,或許他不會直接說出來,但孩子若看到父母的言語和行為背道而馳,他們 就不會打從心底的尊重父母,更不會理會你所謂的「威權」。

▲2.父母雙方要堅持一致標準。


一般傳統觀念裡,為了怕孩子的心靈受創,通常家中總會有一個扮黑臉,一個扮白臉。例如父親很兇,母親就會出來安慰小孩;一個堅持原則,另一個則容易妥協。如此一來,孩子很容易有「雙重標準」,意即母親的標準可以和父親不同,這將使得孩子出現「陽奉陰違」的性格,鑽所謂的「法律漏洞」。因此,父母管教孩子須標準一致,或許語氣可有不同,但原則並不能妥協。

另外,隔代教養有時也會出現標準不一的情形,例如阿公阿媽屬於溺愛型,即便父母堅持樹立一些原則,但只要阿公阿媽一干預,就會導致「孩子得逞,父母 頭疼」的下場。因此,父母必須與長輩們進行溫和溝通以建立共識,讓長輩也盡量維持一致原則,讓長輩了解自己管教的用意與其放任孩子的後果。此外,當父母違 反家中原則時,也應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並道歉,讓孩子知道往後犯錯時應有承認錯誤的表現與行為,而這也會讓孩子更加信服父母所樹立的「威權」。

◎童言童語說故事/道理也能通

*暫時停止的媽媽

奧莉薇是一個不喜歡被爸爸媽媽控制的小孩。每次聽到他們開始念東念西,她就很想大聲尖叫。哦,不,她的確每次都是大聲尖叫。當她聽到「玩具快點收 好」、「功課寫了沒」、「再不關電視小心我揍妳」,奧莉薇就會大聲說「好啦」、「我知道啦」、「你們真煩」。所以,奧莉薇每天都在想,如果她能在爸爸媽媽 要罵她時,按下搖控器讓他們停止不動,那該有多好。

有一天,奧莉薇又和爸媽大吵一架。那天,奧莉薇生氣到奪門而出。走在路上時,她看見前面市集有一個攤位擠滿了人,奧莉薇用她小小的身軀,好奇的擠到前面去看。

「來來來,快來看,最新發明的全方位搖控器,它可以控制所有東西喔!像是燈光明亮、電視聲量,你想大聲、小聲都沒問題!」老闆大聲吆喝。

 奧莉薇一聽到「大聲、小聲」便睜大眼睛問老闆:「真的可以把任何聲音都變大或變小嗎?」

老闆大笑說:「也可以變無聲呢!」

 奧莉薇心想:「太好了,我的計劃終於可以成功了。」於是,就小小聲的偷偷問老闆:「那麼,我要把媽媽的聲音變小……也可以嗎?」

老闆微笑的摸著奧莉薇的頭:「當然可以,不過妳得多付五分錢,這樣我就可以幫妳改造。但要記得,若是太過頻繁的使用在人身上,很容易就會故障喔!」奧莉薇點點頭示意無所謂,便付了錢興奮地拿著戰利品回家了。

 隔天早晨,睡眼惺忪的奧莉薇還沒起床就聽到媽媽說:「趕快起床,妳看看妳,房間亂得跟豬窩一樣,快點收拾。等下我們還要去庭園除草。還有,妳最好在傍晚前把功課做完,否則妳明天就別想出去玩了。」

 奧莉薇聽到這熟悉又煩人的聲音,真的很不想起床,當她正想頂嘴回去時,突然想起昨天那台「搖控器」!於是,奧莉薇帶著緊張的心情,按下「小聲」! 結果,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媽媽的聲音變得好小、好小。奧莉薇開懷地大笑起來,而且她還聽到媽媽超級小的聲音說:「笑什麼笑,快起來打掃了。」

奧莉薇心想,媽媽聲音變小還挺不賴的,至少不再那麼刺耳。於是在吃飯的時間、寫功課的時間、做家事的時間,奧莉薇都把媽媽的聲音變小,奧莉薇覺得很 得意,也終於覺得耳朵可以清靜了。但有些時候,當媽媽被氣到需要「提高嗓音」大聲罵人時,奧莉薇覺得太討人厭了,於是她興起另一個念頭──「無聲」。接下 來,每當媽媽要提高音量罵人時,奧莉薇都會直接按「無聲」,這讓她覺得實在是太棒了,結果奧莉薇最後直接按「無聲」,反正聽不見更好。

後來,媽媽發現奧莉薇對於自己的話總是左耳進、右耳出,絲毫沒把她的話聽進去而感到傷心又難過,殊不知是遙控器的關係。於是媽媽心想,既然奧莉薇那麼討厭她,乾脆她就少點說話好了。

一天晚上,奧莉薇從學校回到家肚子很餓,便問媽媽:「晚餐呢?我肚子好餓哦。」沒想到媽媽一句話也沒說,只是指了指冰箱,於是她只好打開冰箱拿了塊草莓蛋糕吃。

 接著,奧莉薇回到房間打算先玩玩具再寫功課,玩著玩著奧莉薇覺得累了,功課也沒寫便睡著了。到了早上,當奧莉薇起床看到鬧鐘時嚇了一跳:「天啊!九點了!我睡過頭了!媽,怎麼沒叫我啦!」於是,奧莉薇在慌亂之中整理書包衝去上學。

可想而知,沒寫功課又遲到的奧莉薇被老師罵得灰頭土臉。結果奧莉薇沮喪又難過的回家,因為老師罰她:「回去寫好昨天的功課加上今天罰寫的作業,明天全部都要帶來學校。」

想著、想著奧莉薇就哭了,於是她跑去問媽媽要怎麼罰寫作業,但因為奧莉薇之前用遙控器對媽媽按「無聲」,所以聽不見媽媽的聲音。於是,她心急的找著 遙控器,心想「搖控器、搖控器呢?我要把媽媽的聲音變回來才行」。好不容易找到遙控器,但卻故障了,無論她怎麼按「取消鍵」,媽媽的聲音始終是聽不見!

 這下奧莉薇慌了,著急大喊:「怎麼沒有用了,為什麼按不回來?快啊!」這時候她想起老闆說的話,或許是她用太多次所以故障了。

奧莉薇難過地呆坐在沙發上,流下淚來,並跟媽媽道歉:「對不起……媽,都是我不好。我不該把妳聲音變不見的。」只見媽媽拍拍她的肩膀,嘴裡依舊念念有詞,看起來像是安慰的話語,但卻聽不到內容。

這時,奧莉薇懺悔的眼淚滴在搖控器上,結果神奇的事發生了--「媽媽的聲音回來了」。奧莉薇好開心,抱著媽媽開始大哭,邊說:「我再也不會做這件事了,再也不會、再也不會了。」心裡也懺悔地想著:「媽媽不斷的叮嚀只是為我們好,也許她只是急了,聲音才會大了些,不過媽媽的聲音能回來真是太好了!」

★互動是啟蒙的開始!10Mins親子互動

1.父母雙方可先將家中的原則討論、列明清楚後,再與孩子一起開個家庭會議。目的是讓家庭準則有明確方向,也讓孩子明白父母對此的重視性。


2.與孩子玩「角色互換」的遊戲,讓父母當孩子,孩子則當父母。當出現違規行為時,看孩子是如何管教自己以檢視自己的教養方法,而父母亦可無理取鬧讓孩子了解自己任性所帶給父母的困擾。

本文出自:《好孩子,是用故事教出來的!》/活泉書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小菁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